新质生产力的“新”,源头在哪里?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创新体系须从哪些方面突破?近日,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资百企合作联盟、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合主办的“新时代下的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举办,为促进长三角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国资委指导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资百企合作联盟于2020年11月26日成立,是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联盟成员由三省一市138家国有企业集团组成。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关键在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宁高宁指出,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新质生产力应成为企业战略方向和组织与文化。他建议用新质生产力的思维来审视企业管理的每个层面,企业要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每一个层面都改革为:科学至上、创新至上、研发至上、新产品至上。
基于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模式改变、动能切换大背景下,企业如何理解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此,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主席、全球高级合伙人廖天舒认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依靠创新实现在生产力层面的升级和效率的突破。她指出,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创新体系在质量、源头尖端创新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追赶并进行结构性突破,企业推动创新、打造创新人才和文化的第一步,是企业家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创新领导力,找到最适配的创新模式,从而实现创新的落地和推动。
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联席理事长,长三角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池洪介绍,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员单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基础、有需求、有优势。目前,长三角投资公司已经打造线上联盟信息合作平台,建立产权交易、投资合作、园区服务等信息库,开发小程序“园区推介”,希望通过信息平台更加便捷高效地整合联盟资源,共同促进长三角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的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赋能机制。
作者:吴卫群股票配资免费